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春深雨過落花飛

 春深雨過落花飛,冉冉天香上衲衣,

一片閒心無處著,峰頂倚杖看雲歸。

(憨山德清)



春雨過後落花飄零,天香裊裊沾染僧衣,閒心無拘,倚杖山巔,靜觀雲歸,與自然融為一體。

禪與自然的關係在於兩者皆追求本真、寧靜與超越世俗的境界。禪宗強調「明心見性」,即通過內省與放下執念,體悟萬物的本來面目。而自然,以其無為、純粹的狀態,成為禪修的最佳媒介與映照。

自然界的山川、雲水、花落,無心而動,無欲而生,體現了禪宗「無為而為」的理念。詩中「春深雨過落花飛」「峰頂倚杖看雲歸」,落花與雲歸皆是自然流轉,無需刻意,卻自含禪機,引人感悟無常與空性。

禪修講求靜心,摒棄雜念,而自然的寧謐,如風聲、水流,能幫助人沉澱內心,「閒心無處著」正是「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狀態。自然提供了一個無分別的場境,讓人暫離塵世紛擾,與宇宙同頻。

置身自然,人容易忘卻自我,與天地融為一體。詩人倚杖觀雲,心隨雲動,無所執著,這正是人我兩忘,與萬物合一的境界。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這首詩不用禪語說禪,而是以景入禪,讓人從花落雲歸中自行領悟生命的無常與自在,禪味蘊藏於平淡的語境中,更顯得自然而深刻。



Spring deepens; rain has passed, petals drift and fly.

Heavenly fragrance gently rises, gracing the monk’s robe.

A mind at leisure finds no place to settle,

Upon the summit, leaning onstaff, watches clouds retur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