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 星期一

三月韶光沒處收

 三月韶光沒處收,一時散在柳梢頭,

可憐不見春風面,却看殘紅逐水流。

(止翁)



春天的美好時光無法留住,瞬間散落在柳枝上,可憐人們見不到春風,只能目睹落花隨流水漂流。

「三月韶光」不只是春天的景象,也象徵佛性,一種清明無礙的智慧。佛性無形,無所依、卻無所不在;柳梢輕小,春光也散於其上。

佛性遍在萬物,卻不能收藏,不可執取,但能「領會」,「證悟」。「沒處收」好像在感嘆春光流逝,其實是說世人以凡心求悟法,錯把「色相」當成真理,當然不能證悟。正是佛光雖照,世人無覺。

「可憐」眾生執相而迷,僅見春景之貎,未曾窺見其源,未能見到實相,未知緣起性空。

既不見佛性,便只能知落花流水,破器逐流;只有心隨塵動,身隨業轉,苦海輪迴。



The radiance of March—no vessel can contain;

It scatters in a breath across the willow’s tips.

Though spring’s true face remains unseen,

We watch worn shards drift with the flowing strea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