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大都說佛經有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可是又說不出是引述何經何典,這樣借佛經過橋,假托佛經之名,不知算否犯了十惡業中的[妄語]呢.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另一惹人追問的是[既成菩薩,為何仍有所畏?].答案如出一源,都是說[菩薩恐遭惡果,預先斷除惡因.][菩薩等級甚多,不到無為無緣境界,還有造作.自必仍加體察,此體察即是畏].強拗的瓜不甜,強解旳道理不明,老夫覺得這解釋大有問題.
誠然,菩薩有凡夫有聖者,菩薩共分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的五十加兩個階位,十地以前的四十個階位,全是凡夫,從初地以上的十二個階位,才是聖者,可是[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中的菩薩,老夫認為是指十地以後,甚至文殊,普賢,大勢至,觀世音等階位的菩薩.此話從何說起?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主要是指出因果的關係,說明業報的法則.無人能說得出這兩句話的出處,足使老夫相信這純是佛教中人出於好意饒益眾生所說的話而矣.既以[因,果]作君臣,為加強說話的信服力,便以[經云,菩薩]作佐使,如這菩薩是十地以前的凡夫,便可說成[凡夫畏因,眾生畏果],除有語病外,沒強烈對比,效果何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區區一個孔聖七十後也能從心所欲不逾矩.超凡入聖的菩薩又何畏會種惡因?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善因得善果,作惡業得惡報,佛法中的金科玉律.[菩薩畏因]嚴正身語意三業,不敢作孽,就是從源頭做起,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或[扼殺於未萌芽階段]吧;眾生不知因果,不怕因果,一報還一報大禍臨頭迫近眉梢時始知驚,未免太遲,這時就是求神拜佛也無濟於事,因果這法則,佛佗也改變不了.
不以人廢言,不以言舉人;當然也不該因為[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兩句話惹老夫疑念而抹煞其對因果的銓釋和對眾生教化的方便.老夫多疑,又增長惡業,罪過.
1 則留言:
疑的好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