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論駁尊孔有礙社會進步

昨天信報有一篇內地作者寫的文章〔尊孔有礙社會進步 〕,愛妻看過後介紹給老夫.老夫細看後嚇了一跳.雖然寫作有自由,可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歪曲事實卻又刻意粉飾的文章,讀者看過後很容易被誤導.據說信報的讀者都是有教養有文化的,可是真的人人都熟讀〔論語〕,認識儒學嗎?真的所有讀者都有足夠的分析批判能力嗎?

文中犯駁的地方不少,胡說八道的有之,邏輯不通的有之,與事實不符的有之,偷換概念的有之,蓋帽子者的也許有之.老夫甚至懷疑作者有沒有好好的把〔論語〕看過一遍.

老夫不求甚解學識少,不能一一駁之,仍可就著當中幾點馬虎辯論一下.

作者對文中一問題〔孔子的儒家學說是否也有創新的必要呢?〕印象深刻,更生聯想.可〔孔子的儒家學說是否也有創新的必要呢?〕這一句本身便有問題.哲學跟科學一樣,創新了便是另一門學問,跟老祖宗可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可就是不一樣.所以有地心吸力,萬有引力,相對論,廣義對相論,量子力學等分別;你可以去解析亞里士多德,笛卡兒,也可以去闡釋孔子,老子.

但不一脈相承,另闢蹊徑創新了的學說還算是亞里士多德笛卡兒孔子儒家老子道家學說嗎?

最使老夫詫異的是作者竟認為〔儒學戕害精神血性〕,文中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無限上綱.作者說〔問題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為代表的孔子儒家學說,雖然可以確保王朝的內部穩定,卻無法阻擋外力的持續侵擾〕.老夫最怕的就是這些似是而非的論調.

君臣父子三綱五常是道德是規範是文教是哲學的領域,與衛邦保土是兩回事.文教武功是並行不悖的.孔子可沒叫人不保邦衛國,作者讀論語讀昏了頭腦是作者的問題,該與孔子無關.

論語﹒顏淵〔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栗,吾得而食諸?〕孔子答齊景公的,就是君子、臣子、父親、兒子,都各有其本分,你做好、擔當好你的本位角色,整個社會的政治運作就暢通了,也就是說政通人和了.這裡的臣子,也可以是武臣,文武大臣都擔當了自己的本分,除了可確保王朝的內部穩定,應該也可以阻擋外力的侵擾吧.

很多人指責孔子這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制度,大概是誤會了〔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父要子死亡子不亡是為不孝〕等同是儒家的精神吧.

論語為政有〔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孔子集語中有〔曾子有過,曾晰引杖系之僕地,有間乃蘇。起曰:先生得無病乎?魯人賢曾子,以告夫子。夫子告門人:參!來!汝不聞昔者舜為人子乎?小棰則待笞,大杖則逃。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索而殺之,未嘗可得。今汝委身以待暴怒,拱立不去,非王者之民,其罪何如?〕可見孔子對父子之道仍是主張一個禮字,更且是〔小杖則受,大杖則逃〕,何來有〔父要子亡子不亡是為不孝〕的些兒精神?

這裡老夫再抄幾節論語中孔子對事君及為臣的態度,可看出孔子是否表彰愚忠,是否擁護權力過大的皇帝,是否致使中國人奴性化的罪魁禍首.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孔子高度稱譽逃去,被囚及力諫而死的微子,箕子和比干;又讚揚事二君的管仲,可見孔子對君君臣臣的理念.

作者文中又誹議〔將孔子定為萬世師表〕,以孔子和鬼谷子作對比〔孔子有三千門生、七十二賢人,但世人卻清楚知道,他的學生沒有什麼有造詣者;相反,從不為人視作教育家的鬼谷子,卻培育了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等改變歷史發展進程的頂級人才,其學生已超越老師〕.作者認為萬世師表形成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道德標準,在這種限制下,有哪個學生可以超越師傅?哪個學生超越師傅的成就時,不會解讀成「大逆不道」?〕

這樣的歪理真的可以寫之不盡.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只不過是一時之雄,只不過是時勢英雄相配合吧,七國咁亂,爭權奪勢的時期,除了英雄梟雄可出頭,儒道之哲理,野心家豈會賞識.

把〔萬世師表〕與〔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扯上關係,又是一個亂配.二者雖然都無貶義,作者硬是要詆譭之.作者說〔任何國家的經濟進步和社會安定都需要以民族質素為保障,而民族質素則與優異教育密不可分。試想,倘使極端僵化的儒家學說至今仍確定必須遵循的「萬世師表」,那麼,還會有各種新思潮的蓬勃湧現嗎?〕把專敬老師打做成一種限制,學生不能超越老師,不知作者有何理據..孔子不是主張〔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子入太廟每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吾不如老農,吾不如老圃〕,這樣的態度,這樣的要求,這樣的求學精神,會局限了學生的成就嗎?

作者最後說〔在中國政府竭力打造科學發展觀的背景下,尤其是在中國精英總是將創新理念確定為自己遵循方向的環境下,中國的教育體系多規避儒家學說,並以開放境界來施行所有有助於社會進步的全新思考方式,實際上就完全可以防止「精神與血性日趨退化」的局面再度發生。〕這正揭示了現今中國政府的問題.文史哲理是可以百花齊放,互不抵觸的,也應該是不可或缺的,但中國政府卻只是竭力打造科學發展,正好解釋了如今中國的社會現像.在中國中央領導下的一切,全都是掌控於中南海一班人手裡,不單文史哲理,就是所有宗教,都是被英明中國共產黨領導指導下成長的.可是中國現在連共產主義都扭曲了,正是豬八戒照鏡,你說怎辦.

最後,老夫大膽說一句〔共產主義有礙社會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