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 星期三

道情偈. 貫休. 草木亦有性

草木亦有性,與我將不別。

我若似草木,成道無時節。

世人不會道,向道卻嗔道。

傷嗟此輩人,寶山不得寶。

(貫休)



萬物有靈、眾生平等。草木雖無言,卻也有其天性與生命,與我這個修道之人並無本質差別。

如果我能像草木那樣順應自然,那麼修道也就不受時節限制,隨時皆可悟道。

世人不懂「道」,反而在追求道的過程中對道產生嗔恨。令人惋惜的是,這些人雖身處寶山,卻無法獲得其中的寶藏,錯失了修道的機緣。

貫休的《道情偈》以草木為喻,闡述了禪宗的平等觀與無為思想,批判世人執著外在而忽略本心的迷誤,悲憫人性的無明與點醒修行的方法。全詩結構緊湊,四句層層遞進:

  • 起句(草木與我本性無別)確立平等觀。
  • 承句(效法草木,無為成道)點出修行之道。
  • 轉句(不識道而嗔道)批判世人之迷誤。
  • 結句(寶山不得寶)抒發悲憫與勸勉。

這首偈不僅是對禪宗哲學的精妙表達,也是對當下追求真理的人作啟示:道在心中,覺悟在當下,切勿心外求法。


Even grass and trees possess their nature,

No different, it seems, from mine.

If I were like grass and trees,

Enlightenment would know no time.

The world does not understand the Way,

Yet in seeking it, they scorn it still.

I lament these people,

Standing on a treasure mountain, yet gaining no treasur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