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5日 星期日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 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夢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朱敦儒)



River Moon

after Zhu Dunru

Worldly things—brief as a springtime dream; Affections—thin as drifting autumn cloud. No use fretting the heart with weary striving: All is governed by what fate allows.

Graced by three cups of warming wine, And blessed with a blossom newly born— Let us laugh and keep the intimacy while we can— Tomorrow’s weather is yet unknown.



人生苦短,世事就如春夢一般轉眼即逝;人情淡薄,好比秋天晴空裡的薄雲。世間事物都是經命運安排,何必要計較自己如何勞心勞力。

今天有幸能喝到三杯好酒,而且又巧遇花開一朵。難得有短暫親切相聚的歡樂時光,明天會怎樣,誰又會知。

有人說朱敦儒的詞像是一面鏡子,映出人生的短暫與命運的無常,也映出人心在苦樂之間的掙扎與調和,他以一種成熟的、歷經滄桑的眼光,既不逃避世情的冷淡,也不拒絕生活的溫暖,是「看得開」的表現。

我覺得朱敦儒這詞, 只能說「看得透」, 不能說「看得開」。 畢竟「看得透」和「看得開」不同層次:「看得透」是知苦而離不開,「看得開」才能寓苦於樂。

當有「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和「萬事原來有命」這樣的慨嘆,還能不苦?連「片時歡笑且相親」這樣卑微的期望,明天也不知能否實現,這還不苦?這都是看透世情,但仍執著,看不開。

朱敦儒這首詞,確實是「看透」了世事與人情的虛幻與冷淡,但他並未真正「看開」,因為那份苦,仍在字裡行間滲透,無法轉化為真正的安然或喜悅。

「唯有看開才能寓苦於樂」,儒釋道三家在「苦」上用功的分野:

  儒者「不甘苦」,故奮起;

  道者「順苦」,故避世;

  佛者「觀苦」,故超越; 但朱敦儒此詞,既不奮起、也不避世、更未超越,只是靜靜地看透,然後在「三杯好酒,一朵新花」中,暫借一點溫柔,撫慰那份無力,苦待未來的無知。

我的詩意回應:

苦海無邊忘自度, 看透無非識幻真。

若能一笑離憂苦,開心和同天地寬。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