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六十二. 孫子曰:凡火攻有五

 孫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雲門聳峻白雲低

 雲門聳峻白雲低,水急游魚不敢棲,

入户已知來見解,何勞再舉櫟中泥?

(雲門文偃)



雲門的山、水、雲、魚,隱喻自性清淨與世間無常的對比。

本心如山,屹立不動;妄念如雲,飄忽無常。雲雖看似貼近山,卻無法真正得其清淨。

水流象徵世間無常與變幻,眾生在無常中漂泊,執著於假象,無法安住於真心。

真正的禪者一入此門,契入本心,無需多言,已然了知自性清淨,無須執著於外在的言說或修行。

Cloud Gate towers high, white clouds drift low, 

Swift waters rush, no fish dare to rest. 

Enter the door, the truth is already known, 

Why bother lifting the mud of the oak again?

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六十一. 是故政舉之日

 


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于廊廟之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賤墨隨敵,以決戰爭。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南臺靜坐一爐香

 南臺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忘,

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緣無事可商量。

(南臺守安)



馬祖道一說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

六祖說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心性本自清淨,無需外求或刻意修飾,只需不被外物所染、不執著於分別,就能顯露本來面目。

通過靜坐讓心自然沉靜,雜念消除,放下一切分別心與執著。當心不再執著於分別得失時,外界的誘惑或干擾自然失去作用。這是一種「不著相」的智慧,而不是通過意志力去對抗妄想的結果。

Meditating at South Terrace through one incense’s span, 

All day serene, myriad thoughts forgotten. 

Not by stilling the mind to banish delusions, 

But because there’s nothing left to ponder.

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萬里無寸草

萬里無寸草,迥迥絕煙霞,

萬劫長如是,何須更出家?

(雪峰義存)


不是蒼涼或孤寂,而是淡然、超脫。簡潔的語言,點出宇宙「無色無相」的本質。

以極端的語言(無、絕)來打破眾生對現象的執著,指向「非相」的空性。修行者不應停留於「草存」「霞美」的表象,也不應執著於「無草」「絕霞」的反面,而是超越二元對立,悟入「四大皆空」「五蘊非我」的境界。

若已明白這一點,出家不過是形式一種罷了。


Across ten thousand miles, not a blade of grass,

Far and lone, no trace of mist or glow,
For countless eons, it has ever been thus,
Why then must one still renounce the world?

六十.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此三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于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于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墮。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于害,然後能為勝敗,故為兵之事,在于順詳敵之意,併力一向,千里殺將,是謂巧能成事。

長長三尺餘

 長長三尺餘,鬱鬱覆青草,

不知何代人,得見此松老。

(靑林師虔)



時間流逝,生命無常。松樹雖長壽,也終有老去的一天。松樹與青草共存,顯現出一種和諧,超越世俗紛擾,體會純粹的「空」與「靜」,這是自然合一的心境。

時間的線性觀念:過去、現在、未來,是人為的執念,真實的「實相」並不受這些界限限制,

假設你站在一棵老松前,思考「誰見過它年輕時?誰會見它枯萎?」這些念頭可能讓你迷失於時間的流轉。但若你放下這些想法,單純地看著松樹、聽著風聲、感受此刻的安寧,你就進入了「當下即是」的狀態。

當你不執著於「何代」「何人」,不再被過去或未來的念頭牽絆,心自然回到當下。


Long, long, over three feet tall, 

Lush and green, it cloaks the grass below, 

Who knows of which age the one, 

To witness this pine grow old?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五十九.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達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地吾將繼其食, 圮地吾將進其途,圍地吾將塞其闕,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圍則禦,不得已則鬥,逼則從。

 


莫行心處路

 莫行心處路,不掛本來衣,

何須正麼?初忌未生時

(曹山本寂)



不要被自己的思維、執念或妄想牽著走,我們本具清淨自性。若能在念頭萌生之前保持覺察,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便不會落入妄想與執著。

修行不是向外求什麼,也不是靠繁複的思維或形式,而是回歸當下,放下一切執著。真正的本心不在路上,不必刻意追求,它就在此處,無路可走,無心可執。

當你不走心念的路,不造一個『本心』出來追,什麼都不追、不執時,本心自然顯現,因為它從來未曾離開。


Do not tread the path of the mind,
Nor cling to the robe of your original nature.
Why must it be just so?
The first fault lies before thoughts a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