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李白)
李白的《秋風詞》,短短六句,卻在秋夜裡寫盡人間情味與天地無常。有人讀出相思之苦,有人讀出性空之理。一樣相思,兩種閒情。
俗世看:
秋風清,秋月明 - 這樣的夜晚最容易讓人想起遠方的那個人。風越清,月越明,心越亂。因為越美的景色,越襯得孤獨。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 像極了人的心情:剛剛聚起一點希望,又被風吹散;剛剛安定一點念頭,又被驚醒。這不是自然的無常,而是情感的折磨。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這句是整首詞的心臟。不是哲理的反思,而是赤裸的痛。想見卻不能見,想忘卻不能忘。情到深處,已非理性所能解釋,只剩下「難為情」三字,像一口氣卡在胸口,說不出、放不下。
這首詞,在常人眼中,是一封無法寄出的情書,是一場無法醒來的夢。李白雖豪邁,但在這一夜,他也只是個被情所困的人。相思之苦,不是因為不懂空性,而是因為太懂人心。
出世看:
秋風清,秋月明 - 天地澄澈如鏡,萬象皆現。此非單純之景,而是緣起之相:風非自起,月非自明,皆因緣和合,暫現其形。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 葉之聚散,鴉之驚棲,如情之來去,如念之起滅。無一物可恆,無一情可執。李白不言苦,卻讓苦在無常中自顯。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 情非實有,卻最難捨。此句非求見之怨,而是對「情」之本質的凝視:若知情由緣生,則苦亦由執起。難為者,非情本身,而是心之不捨。
李白以豪邁之筆,寫柔情之苦;以空性之眼,觀情執之重。他不逃避相思,而是讓秋夜成為照見心念的鏡,在聚散驚懼中,悟得情之幻影。
一樣秋風,一樣明月,卻有千種情懷。你覺得那種解讀更像李白的性格?
The autumn
wind is clear, the autumn moon is bright.
Fallen leaves gather, then scatter; cold crows perch, then startle in flight.
When shall longing and meeting ever align?
On this night, in this hour—how unbearable is love’s bi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