簷頭滴瀝甚分明,迷處衆生喚作聲,
我亦年來多逐物,春宵一枕夢難成。
(可上座)
雨水從屋簷滴落的聲音,清脆而分明。未覺悟者常執著表象,將屋簷滴雨僅視為聲音,自己多年來也追逐外物。在春夜聽雨時,內心無法平靜,難以入眠。
屋簷清晰的滴水聲,讓眾生誤以為是聲音的本身,而不知是空性流動的顯現。
詩中對「迷處衆生」與對「聲」的反思,體現了禪宗強調超越表象、體悟本真的思想。雨聲本是自然現象,卻因人的執著被賦予不同意義,這是禪宗「色即是空」的具體呈現。
屋簷滴雨,只流其道,聲者無聲,本體空寂。此刻,你不是在聽雨,而是在聽念,聽空,聽不可言說之間的本真。
這首詩以雨聲為引子,表面寫景,實則抒發詩人對人生愚昧與執著的省思。通過雨聲這日常現象,揭示世人追逐外境的迷誤,也提醒我們反思日常生活中對物質與表象的執著。雨聲雖微,卻足以喚醒覺察,引人返照生命的真諦。
The unawakened chase forms, mistaking rain’s voice for mere sound,
As I once did, seeking meaning in the echo of the world.
On a spring night, sleepless under dripping eaves, I mistook clarity for noise, not knowing it was emptiness revealing itsel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