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日 星期日

善似青松惡似花

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見青松不見花。
(劉伯溫)




劉伯溫這詩,語言淺白,不難解,但想深一層,它蘊含多重意義。

「看看眼前不如它」,是以貎取人,卻失諸子羽。看似善良,美麗的外表不能代表內在的本質,很多人擅於掩藏,所以觀人不能單憑外貎。

「有朝一日遭霜打」,結果當然是凋零殘敗;但也有例外的,「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在危難,境困面前,事物的本質才會暴露無遺。這也是文天祥正氣歌所說的「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有朝一日遭霜打」,是「有朝」,不是「當下」,這是時間的考驗。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人的善惡,往往須經時間的考驗才能得知。另外,善惡的果報也不在當下,而在未來的某個「霜打」時刻。

劉伯溫為了闡明他的道理,就牽強附會,莫名其妙地把青松定義為善,花為惡,這令我看來很不舒服。花本無罪,松亦非聖,本質上,花與松,善與惡怎可能拉上關係,可這世間上,人往往就不明不白的被標籤了,蒙上不白之寃,多可恨!

 

Goodness is like the green pine, evil like the flower;
Right now, looking at them, the pine seems no match for it;
But one day when frost strikes,
You'll see only the pine, and no flower.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