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蹟。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導讀:星月清朗,友情幻影
這首詩由秋夜景象起筆,月光皎潔、蟋蟀鳴叫、星辰分明,透出清冷孤寂。接著以玉衡星的方位指出冬季已至,時令迅速推移,白露沾草、秋蟬鳴樹、玄鳥遠去,皆是生命遷徙與無常的象徵。
詩人由自然轉入人事,感嘆昔日同門好友振翅高飛,卻棄我如遺蹟,不念舊情。最後舉星宿為喻:南箕、北斗、牽牛,皆是人所命名的符號,無實際功能;友情亦然,名雖美好,卻不若盤石堅固。詩人因而慨嘆:「友情不堅,虛名無益。」。這是一種雙重失望,也是對人情與名聲的深刻懷疑。
詩文演繹
皎潔的月光照亮夜空,蟋蟀在東牆下鳴叫。
天上眾多星星閃爍璀璨。星辰排列分明;從玉衡星的方位,可看出冬季已到來。
白露沾濕野草,季節在迅速變換。
秋蟬在樹間鳴叫,燕子已不知飛往何處去。。
昔日同門好友,已經如鳥振翅,都飛黃騰達了。
他們都不念舊日之情,把我看成路過後的腳印一樣,不屑一顧。
星空中的箕星、斗星,都只是人貫以的虛名,但都無實用;牽牛星當然也不能用來負軛拉車。
再好的友情也不能像磐石那樣堅固,所謂「同門」、「攜手好」,都是騙人的虛名和形容,就像那些星宿一樣,無實際功能,不是友誼永固的保證。
詩文補充
玉衡 - 北斗七星中的第五星。古人根據斗星所指方位的變換來辨別節令的推移。
玄鳥 - 燕子
六翮 - 翮是羽毛中間的硬管,據說善飛的鳥有六根健勁的羽莖,故曰“六翮”。
南箕- 箕宿,是南方天空中的一個星宿
北有斗 – 北斗星
總結
詩人以秋夜星月為起點,映照時令遷變,再轉入人事冷暖,最後以星宿比喻友情與虛名的空幻。全詩的脈絡是:自然無常
→ 人事變遷 → 友情失落 → 虛名無益。在「俗眼」的演繹裡,友情與虛名同樣只是幻影,不能保證永固,正如星辰的名字,徒有其名而無實用。
詩的最後一句「虛名復何益」,常被譯作「既無磐石般堅固的友情,虛名又有何用」,語氣順暢,結構對稱,卻容易誤導為因果推論。其實原詩並無明示虛名如何誤人,這樣的句式只是語感上的便利,非詩意的真實。
俗眼之見,不求語不驚人,但求語能驚醒。詩人所問的「虛名」,不只是名聲,更是對「友情」、「同門」、「誓言」這些人間美名的質疑。友情不若盤石,這些名義也不能保證。
詩如故事,要有條理,要看前文後理。若不細讀語氣與情感的遞進,便容易因循套語,誤解詩意。俗眼所想,詩不是格式的填充,而是情感與思想的流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