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運籌帷幄

每年的十一月,都是遞交來年度計劃書的日子.

近幾年,每到太平時候,老夫的轄區便會被別人覬覦.無它,總是想謀取老夫的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

今年不例外,十一月了,應該是入院旺季開始,可卻仍是昇平如常,於是有人又舊事重提.先是要關了老夫一個傳染病房;此路不通後,便退而求其次,要改變老夫病房的功能,改為血液專科病房,更提升層次,把這寫到來年部門的計劃書中上呈交伊院管理高層

本來在和諧大前提下,要轉變老夫也可作出適當的配合,可每次開始計劃訂定時,總要把老夫矇在鼓裡,從不諮詢商議。既然不把老夫看在眼內,無尊重可言,那老夫就刻意要難他一難,贈以顏色

從蛛絲馬跡風吹草動中,老夫其實早知大概,及至來年計劃書既定,部門開會討論決議時,老夫始知詳情。老夫且來個順水推舟,不表反對,且把傳染病房改為血液專科病房的好處盡數說出.彷似就是在等水到渠成.實則老夫內早有盤算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老夫就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利而誘之〕,〔強而避之〕,先莫說出自己的分析見解,免對手有時間作出相關對策。在適當時候便來個出其不意 〕,〔攻其無備〕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要勝,當然就要有盤算,有計劃,多思慮老夫便開始做功課,搜集需要的統計資料,分析類比;並考慮病房要轉變功能時,環境因素所需要的相配合,以供參詳。對手卻空槍上陣,訴諸情緒,不作資料搜集,也無理據分析,主觀性強但客觀不足。老夫卻對天時地利一目了然,早成竹在胸.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伊院多數人都標籤了老夫是負面思維的表表者正面思惟人人都會想到,歌功頌德者更是優則為之。可是許多負面才是關鍵想通了不利之處和困難禍害,便往往可針對之弭患於無形.此次老夫最強的理據就是〔雜於害〕而來

〔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在跟伊院高層開決定性的會議之前,老夫還有一件事要做,就是搞一個策略工作坊.目的只有一,就是把自己的理據概念灌輸給應該知道的前線同事。這樣的效果有二:一是假借同事之口,向來收風的人作反間二是因老夫較早前在部門會議中沒有作出反對,且好話說盡。如果跟伊院高層開會突然講些不利的說話,則是前後反覆,於德有損如今推作是策略工作坊同事的見解建議合情合理,功在同事與老夫無關。

上星期一策略坊,星期二對相關同事千叮萬囑,耳提面命,星期三下午與伊院高層開會。

會前,護頭曾到病方收風,一如老夫所料,正中下懷矣。會中討論到傳染病房轉為血液專科病房及傳染病房的同事轉到另一普通病房的問題。護頭所說的所辯論的方向與老夫的無二,變成一種有力的支持。最煞食的兩點也就是雜於害負思惟的正面功效。

第一點老夫指出不反對傳染病房變身為血液專科病房,但要考慮在傳染病爆發病房回復原本功能時,血液專科病人撒退的問題,血液專科病人抗病力弱,極需要安置在相對潔淨的環境中。現今伊院,很難找這樣的樂土。老夫指出這點,與會中人登面面相覷,措手不及,看他們的神情,大概從沒想過這問題。對手要在短時間內找出解決方法不易。最後的結論是另擇地方改建為血液專科病房。

可是傳染病房成眾矢之的,好像不把之改動誓不休似的。大方向是關閉一個傳染病房,原班人馬轉到較大的普通病房,男女病患並收,好待高峰期多些病床,作緩衝用。於是老夫第二點出籠了,要收男女病人便需要有男女洗手間,現有的病房便要改建。可是增建洗手間事關渠務問題,需時較長,非三兩星期可以成事。際此十一月尾,收症高峰將至,如在高峰期因工程而關閉一病房少幾十張床,何能說得通。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老夫稍作權謀,陳述輕重,無須正面交鋒,不費一兵一卒,對手庸碌,無計可施下,最後棄兵曳甲,舉手投降。

如此這般,一切工程留待明年,有變動,是明年收症高峰期前的事了,一年後會否有變卦,天曉得。

這場仗,未打老夫便已算定是勝多輸少。〔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此言不虛,無吾欺也。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才與德

偶然看到以下一段,雖然兜兜轉轉極為累贅,卻也清清楚楚非常透徹地對才與德作出剖釋.

原來愚人與小人的解釋並非如老夫所認知的一樣.看來現今世上愚人比小人多.

老夫這行,遇到坐高位的偏不少都是小人愚人.前任的小人與現在的愚人,便是才勝德與才德兼亡的好榜樣.

居上位者己是才德不堪,如何祈望他能〔審於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後〕.

 小人愚人當道橫行,事出有因.〔君 子 之 德 , 風 也 ; 小 人 之 德 , 草 也 . 草 尚 之 風 必 偃 . 〕嗚呼!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資治通鑑卷一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雲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

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則?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

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嚴,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者易疏,

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德。

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多矣,豈特智伯哉!故為國為家者,

苟能審於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後,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儒釋道 與 風水玄學

今早看報,讀到一則宣傳味頗濃的新聞,說本港儒、釋、道三個主要宗教團體破天荒攜手合作,十二月在灣仔會展舉行全球首個國際風水玄學展覽會,逾百名來自中、港、台及星馬等地的風水玄學大師及相關團體,會大講風水、命理。玄學家麥玲玲及司徒法正會跟你作靈異分享,也有風水師免費幫人睇掌算命。

[敵基督將借主耶穌之名招搖撞騙]。未世妖孽橫行,妖言惑眾。多少神棍騙子,江湖術士,迷惑人心,騙財歛財。正是多少壞事借神鬼的名義進行。

道教可以不提,道教向來就是吸風飲露,鍊丹補陽,劃符作法,開壇捉鬼。可悲的是涉到儒、釋、兩個宗教團體。老夫不敏,真不知儒釋為何與靈異命理風水玄學扯上關係。

儒學蒙塵,或許是拜易經所賜。易經為眾經之首,占卜星相,莫不以之為宗。孔子對易經也有研究,可是易經卻不是儒家的經典。

一部論語萬多字,由頭看到尾,老夫就是看不出一點玄機。

[子不語怪力亂神][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之死?],這幾句話代表了儒家對鬼神問題的基本態度和原則。也指出了做人和對待生命的態度。至於玄學風水,則風馬牛不相及矣。

釋子思想,就更不強調鬼神妖畜。

佛法正大高深,重視自我的醒覺,自我的修行.一切講因緣業果,緣起緣滅。壽、夭、窮、通皆是虛幻,什麼玄空飛星,風水命理,都是愚癡我執。

佛經中雖有提及各大神通,什麼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等等,都只不過是修行中的副產品;也有提及漫天花華,仙女散花,魔女欲誘的情境,卻是修行中的精神異樣。如執著這等神通,抗拒不了誘惑,則枉自修行,前功盡廢。

三法印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印證了世間一切法,正的邪不了,邪的正不了。四念住的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就是以知慧為體,以慧觀的力量,安心在道上使之正而不邪。

何來風水玄學?那裡鬼神靈異?

僧伽及儒教團體如果真的是有參與如此盛會,如果仍沾沾自喜,感無上光榮的,則是邪人入侵,借儒釋之名,招搖撞騙。

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苦中作樂〕與〔甘之如飴〕




〔Happiness in Hard Times 〕譯作〔中作樂〕,不知會否把講者氣壞。

應該不會吧,面對艱難時刻,講者都能找到樂趣,這等茶杯裡的小事,當然不會受影響,何況講者是外國人,也不知中文的含義。

老夫野人獻曝,譯之為〔甘之如飴〕。

〔艱難〕與〔〕是兩種不可混而為一的境界。〔中作樂〕與〔甘之如飴〕,是不同層次兩碼子的事。

心中有,其無窮.縱能中取樂,必未能除。

惠能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神秀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就是兩個層次,高下立分的明證。

明白了當中的了分別,參透了其間的意義,可以不到這個分享會了。

說到苦,佛法中對的分析見解,自有一番工夫。

善知識,佛陀成道後的第一個夏天於鹿野苑初轉法輪為五比丘所說的佛法四聖諦:、集、滅、道,就是佛陀體悟的生命實相,證得的解脫之道。這也是諸小乘眾的所依,更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基礎與根源。

佛陀勸諫我們要〔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

〔彼云何名為諦?所謂諦者,生、老、病、死、憂悲惱、怨憎會、恩愛別離、所欲不得,取要言之,五盛陰。是謂名為諦。〕《增一阿含經.四諦品》

〔心經〕說〔無、集、滅、道、無知亦無得〕。

要無,離得樂,甚至無無樂,得自我的修行。這不是天方夜譚,也非遙不可及。〔菩提只向心覓,何用向外求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有朝一日發大乘心,撥開無明障蔽,認識自我,才是徹底的覺悟,才能無自在。不從心內出發,不能直指人心,一切的其他方法手段,都只不過是興奮劑吧。

可惜老夫的同事們,有幾多人有此因緣,又多少人有這能耐可自覺覺他。畢竟大家都是俗世凡夫,看來開一服興奮劑,來一場歡喜也未嘗不可,希望最終都有得著,未至於一場空。

2010年9月2日 星期四

孫子兵法 兵勢

看電視記錄片集 [歷史 History],外國人在介紹演繹[孫子兵法],並以近代幾場戰爭去印證當中理念,絲絲入扣。

極度推崇[孫子兵法]的話,是老生常談了,不提也罷。在背景中看到[兵勢]篇中的[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 ;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勢如弓弩,節如發機。]又想起菲律賓的脅持旅遊巴士,港人八死七傷的事件。

孫子攻險之法在[勢]與[節]兩個字。趁其氣勢,掌握時機,靜如處子,動若脫兔,一鼓作氣,攻其無備。

菲律賓特警攻堅時的狼狽、不堪、優柔寡斷,處處犯上兵家之大忌。二千多年前的孫子洞識先機,早已判斷此次攻堅的失敗。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修行的心境

近日看書,被二十個字吸引。這本是一本爛書,也就是因為有這二十個字化腐朽為神奇,這本書才可稱得上真真正正的好[書]。

這二十個字是淨空法師用來概括描述修行的心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大師就是有大師的風範,濫竽充數如老夫者,每愛拋出艱澀難明的詞句來嚇人,充大頭。

看似簡單易懂,平平實實的二十個字,話雖如此,可是要修行卻不容易。這需要多少功夫,多少時間,多少磨練,多少扶持。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人曾作僧人弗可作佛

有其兄必有其妹

蘇東坡的文才好應對敏捷,無人不知,原來蘇小妹的文采也不遑多讓。兄妹二人每多語謔。

有一次,蘇東坡要蘇小妹對聯[未出庭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邊]暗中譏笑蘇小妹額頭高兼雙顎突。蘇小妹何許人也,當然知蘇東坡用意,即時對應說[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反嘲蘇東坡額凸面長。

有其兄必有其妹,容貎如是,文思如是。

小妹跟東坡的好友佛印也熟稔,也好互謔。

相傳有一天,小妹出上聯[人曾作僧人弗可作佛]要佛印對下聯,諷刺佛印身為僧侶好享樂,只是掛羊頭賣狗肉,不能成佛道。好個佛印,不慍不火,對之曰[女卑為婢女又可為奴],工整之餘不忘幽默。

[人曾作僧人弗可作佛][女卑為婢女又可為奴]。老夫此時此地再想起這對聯,用之代入那些沒思想沒主見左搖右擺唯唯諾諾唯命是從的所謂政治人物,竟覺得極貼切。再不是幽默,更不是互嘲,是確確實實把海青作遮掩把出家作行業披羊皮實狐狸的賊僧,是徹徹底底的奴顏婢膝仰人鼻息千依百順的奴婢。

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先天下之憂而憂

范仲淹〔岳陽樓記〕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多崇高而沉重的精神境界.老夫沒有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操.更不會憂君憂社稷.

老夫眼光短狹,關懷的不外認識的人,至愛親朋同工下屬,由親及疏,勉強做到『老吾老,幼吾幼』,但願可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僅此而矣.不認識的,關我何事!

可要做到『先親友之憂而憂,後親友之樂而樂』也不容易,那真摰的情誼當然重要,還要頂著許多『負面,悲觀,胡說八道,妖言惑眾,杞人憂天』等等不好受的閒言,批評與攻擊.

談不上高瞻遠矚,眼光獨到,也不是盲目揣測,語不驚人死不休.梧桐葉落,天下知秋.一切都是倚賴個人的認知及經驗,掌握的資訊,精確的分析,決斷的結論,以至敢於面對現實的氣度,少一不可.

孫子兵法云:『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故務可伸;雜於害,故患可解也。』智者之慮雜於害,為解患故.『先天下之憂而憂』,非無的放矢為憂而憂,實為解患而憂.

老夫願為『先天下之憂而憂』作一註腳,可以憂,何其不可樂?基於前說,當一切分析都是正面,那結論定必可人.春江水暖鴨先知,『先天下之樂而樂』,其樂無窮.

然佛陀所示四諦五蘊六入八苦十二因緣,無非指出人間的無明煩障苦害,終生要憂的真是數不勝數.憂多樂少,把『憂』視作正常,視為人生,當可紋風不動,處之泰然.

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水雷屯

三月十八日早上,老夫邯鄲學步,用火株林法起了一卦問病,得本卦水雷屯,單刀直入,無變卦.

屯  震下坎上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象曰: 即鹿無虞,以縱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象曰: 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據說,屯是六十四卦中的四大難卦.(屯、坎、蹇、困).

這個屯,水上雷下,講天地萬物,講經營,講婚媾,講生育,要解構不難,談病則多少要些機靈及感應.

自己學藝未精,修為未及,只可以說初則驚,後生喜,但隨即驚喜交雜,難於定奪.六爻中可見到難關處處,驚險重重.能否逢凶化吉,否極泰來看來不樂觀.

只望能應了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這幾句.

晚上,思緒混亂下,東拼西湊的寫了四句打油詩:

磐桓利居貞,雷雨動滿盈
春風輕撫面,甘露澆心田

可說的就是這些,不竟天機難測.


                               難得的雙彩虹

2010年2月19日 星期五

楞伽佛心

昨日校長借了[楞伽佛心]上下冊給老夫。放工後在地鐵上急不及待先讀為快。

未見官先打三十。未看正文先看序文,覺慧居士自序加上代序六篇共七大篇二十三頁,在讚嘆楞伽經的微妙重要之餘,不忘提及覺慧居士的睿智,學養,禪修,澈悟菩提心妙諦。內文重覆,大同小異,序多了,反是累贅。

書我讀得少,雖幾十年來看過很多,但囫圇吞棗見識少,很少見有自序加代序七大篇的。有都只是在互為表揚,各自吹噓。

一本書的可讀性,不在序多,在其內涵素質編排解讀,在其對像定位,在其文字駕馭能力。珠玉在前,剛看過[霍韜晦講六祖壇經]及[禪:創造者的哲學],高下立見,霍教授的見識分析高情遠意,高見遠識,博大精深;遣辭用字簡單而意見深邃,謙謙而不自誇。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越多代序越多我執越是放不下吧。八風身邊伴,我法念念隨,拋不開稱譏苦樂,放不下利衰毀譽,說什麼禪者,談什麼得道。

又生分別心,老夫注定不能成道!

片面之見,先入為主,以徧蓋全,老夫罪過!罪過!可書還是要看的,看過後還是不求甚解;忘的忘、錯的錯、遺的遺、誖的誖,樂在其中矣。

2010年1月29日 星期五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近日重看了道德經,再讀六祖壇經時,頗有似曾相識之嘆,二者實有無數契合處。

之前的BLOG有說[萬法歸宗,殊途同歸],懷疑[老子即釋子?],如今這感覺更烈。

道德經第四十八篇中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就與六祖壇經懺悔品中[煩惱無邊誓願斷,將自性般若智,除卻虛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門無盡誓願學,須自見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學。又,無上佛道誓願成,既常能下心,行於真正,離迷離覺,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見佛性,即言下佛道成。]互相印證。

曩時,對為學日益絕無懷疑,但對為道日損則不明所以,老師從沒認真解讀過,或是老師本身都不懂吧;日益日損甚為矛盾,令人如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世間怎有越努力修行越精進反而越多損失之理?

書讀多了,體會深了,如今多少有點開竅,益未必益,損實非損。四宏誓:[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中的願斷盡煩惱不就是為道日損嗎?常能下心,離迷離覺,除真除妄,除去三毒五蘊,除去[嫉妒心、諂曲心、吾我心、誑妄心、輕人心、慢他心、邪見心、貢高心及一切時中不善之行?],不著相,不迷癡,無無明,無煩惱,不就是道之真如嗎?不就是修行之目的嗎?不就是達涅槃之境嗎?

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也就是為道日損所追求的目標。為道日損,損至無常無我涅槃寂靜不是佛菩薩嗎?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老子即釋子!太穿鑿附會?可能是吧。

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飄風驟雨

讀老子道德經,很費神,也很傷神,遺憾的是費神傷神之餘,還是不了了之,不求甚解。但偶然也有一二章,三兩句能奪人心志。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便是其中兩句自己喜歡的。喜歡其顯淺易懂,也喜歡其似禪詩有禪意。

看註解,大都是說天地的運化正常,陰陽平和而不會失調,所以暴雨強風都不會持久。勉勵人要合乎天道,不執兩端順乎自然。

自己看到的是飄風驟雨都是艱難之境,厄困之時,但雨過便是天晴,否極總會泰來,捱過了,就會覺得明天更美好。

更高的是飄風驟雨一切外境,不因人起,不因我滅,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如是觀之,無所執住,不著境生心,當可增長智慧,進趣菩提。

飄風驟雨一時來,無限行人眼不開。
忽爾雨收雲散盡,大虛原自絕塵埃。

                                           憨山大師

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

萬法歸宗,殊途同歸?

六祖壇經般若品

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瞋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道德經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看六祖壇經般若品這段,腦海突現出道德經這幾句。

兩段彷似互相輝映,遙為呼應,一說無有,一說相生,都在否定客觀的認知,直見真如本性,無比較無執著。

老子說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禪宗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是萬法歸宗,殊途同歸? 是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老子即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