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孟子告子下][禮運大同篇]

老夫少年時,在大成中學三年,每天上課前的早會都要唸古文。看當值老師心情及喜好,兩篇交替唸誦。

[孟子告子下] 的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是其一。

禮運大同篇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是其二。

寒暑交替,匆匆幾十年了,當年的毛頭如今已白髮銀鬚了。每次讀到以上兩篇,都有不同的感受。由求學時的不求甚解順口溜到中年時的窺探實踐,如今耳順年近,仍無緣抽身,常憂深思遠。

說大同,紙上談兵,仁者的烏托邦而矣。民主社會,共產國度,都標榜著這大同境界,可是都木宰羊。民主有民粹,共產有專權,要大同等若天荒夜談。

反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當中所提及的銼折,磨鍊,堅忍,修身,互勉,競爭,展示出要達至有大能,當大事的進程;也是殘忍無情的現實。

只是對[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有些意見,如能坦然面對[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而且能甘之如飴,憂患於我何有哉?

但要[生於自在而死於安樂]實在不容易。面對憂患而能自在,如顏回[不遷怒,不二過][一蕇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夫子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實非常人所能及。[看破,放下,自在],也非普通人的修為。

老夫是常人,也是普通人,所以至今仍是生於憂患,只望能達到看破放下自在的修為而至死於安樂的境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