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2日 星期四

唱K 跳舞

論語 先進第十一 25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青島浴場

現今家長,一點餘暇都不留給子女,不是補習,便是學藝,總要把子女弄得筋疲力竭。

只要適可而止,消閒,嬉戲,玩樂,唱K,跳舞,有何不可。 適當的娛樂,情志的舒緩,對個人身心發展,只會更為有利。

人人都說儒家古板,封建,看看孔子與學生的對話,當感慚愧,無地自容。

負荷一切眾生




「菩薩如是受苦毒時,轉更精勤,不捨不避、不驚不怖、不退不怯、無有疲厭。何以故?如其所願,決欲負荷一切眾生令解脫故。」

《華嚴經》

2009年1月19日 星期一

繪事後素

八佾第三 8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

每次讀到論語這幾句,感慨良多,現今社會講的就是包裝,像日本糖果一樣,中看不中食。

人沒有了文化,沒有基本的人倫道德,充其量只不過是機靈聰敏的禽獸吧。



「路」十一章 39
耶穌就說:「你們法利賽人只會漂淨外表,但內心卻充滿貪婪和惡毒。」

很久沒有看聖經了,因緣巧合下看到路加福音中這節,不禁擊節讚嘆,中外古今,邪害同出一源,從未改變過。

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說食不飽

記得自己七十年代做夜校小學老師時,在曲終人散的畢業禮上有不少同學遞上記念冊,要老師留下金石良言。我寫的是四字真言:《說食不飽》。

也沒有解釋其含意,更不知有多少學生領會,回想當時自己真不負責任。

說食不飽是佛學中的一個比喻,言簡意賅,望文生義。肚餓了,但說要食,不真的有食物進肚,如何能飽?



《信、解、行、證》,佛道之一期,修佛之依據。這個《行》也可作為《說食不飽》的註釋。



明理學宗師王守仁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說的還不是同一樣東西,可見萬川歸流,殊途同歸之妙勝。

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

襌話, 詩畫



醉裡且貪歡笑,
要愁那得功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
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
問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動要來扶,
以手推松曰:去。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2009年1月6日 星期二

六祖壇經

讀六祖壇經, 印像最深刻的場景有二。. 吾縱不敏, 從中亦獲益良多.


一是五祖出題, 要『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從偈中可見神秀與惠能的覺性分別:-

神秀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惠能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二是六祖惠能大師從五祖弘忍門下得到傳承之後,到了廣州法性寺,見到兩位和尚對著寺前的旗子在爭論:-

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避。』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因二僧論風幡義,一曰風動,一曰幡動,議論不已。

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一眾駭然,印宗延至上席,徵詰奧義,見惠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