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布施者獲福


布施者獲福,慈心者無怨,為善者消惡,離欲者無惱,若行如此行不久般涅槃.

大涅槃經




 

二十.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 五曰勝; 地生度, 度生量, 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修諸德本,慮而後行

 


修諸德本,慮而後行,唯濟人命,終身安樂。

佛說孛經抄


十九. 故善戰 立于不敗之地

 



故善戰 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十八. 古之 善 戰 者 , 勝 于 易 勝 者


古之 善 戰 者 , 勝 于 易 勝 者 ; 故 善 戰 者 之 勝 也, 無 智
名 ,無 勇功 。 故 其 戰 勝 不 忒 , 不 忒 者 , 其 措 必 勝 ,
勝 已 敗 者 也。


 

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


 

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愆不滅,後過又生。前惩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六祖壇經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世人外迷著相


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

六祖壇經


 

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

 



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

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金剛經

十七. 見 勝 , 不 過 眾 人 之 所 知


見 勝 , 不 過 眾 人 之 所 知 , 非 善 之 善 者 也 ◦ 戰 勝 ,而 天 下 曰 善 ,非善 之 善 者 也 。 故 舉 秋 毫 , 不 為 多 力 ; 見 日 月 , 不 為 明目 ; 聞 雷 霆 ,不 為 聰 耳 ◦


 

十六. 不 可 勝 者 , 守 也


不 可 勝 者 , 守 也 ; 可 勝 者 , 攻 也 。 守 則 不 足 ,
攻則 有 餘 。 善 守者, 藏 于 九 地 之 下 ; 善 攻 者 , 動 于
九 天 之 上 , 故 能 自 保而 全 勝 也 。


 

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多欲為苦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八大人覺經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昩,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愣嚴經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十五.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 , 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可勝,不能使敵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善知識,凡夫即佛

 


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
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
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六祖壇經



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



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具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


六祖壇經

 

十四.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故 曰 : 知 彼 知 己 , 百 戰 不 殆 ; 不 知 彼 而 知 己 ,
一勝 一 負 ; 不 知彼, 不 知 己 , 每 戰 必 敗 。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十三. 故 知 勝 者 有 五


故 知 勝 者 有 五 : 知 可 以 戰 與 不 可 以 戰 者 勝 ,識 眾寡 之 用 者 勝 ,上下 同 欲 者 勝 , 以 虞 待 不 虞 者 勝 ,將 能 而 君 不 御 者 勝 ;此 五 者 , 知勝 之道 也 。

 

十二. 夫將者,國之輔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故軍之所以患于君者三:不知三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三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十一. 故用兵之法, 十則圍之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十. 故 善 用 兵 者

 


故 善 用 兵 者 , 屈 人 之 兵 , 而 非 戰 也 ; 拔 人 之
城 ,而 非 攻 也 ; 毀人之 國 , 而 非 久 也 。


往者無踪,來者無極

 


往者無踪,來者無極。若悟一一皆空,即當心如太虛,洞然無礙。

金經中乘法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佛土生五色莖

 


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華嚴經


九. 故 上 兵 伐 謀

 


故 上 兵 伐 謀 , 其 次 伐 交 , 其 次 伐 兵 , 其 下 攻城 。攻 城 之 法 , 為不得 已 ; 修 櫓 轒 轀 , 具 器 械 , 三月 而 後 成 ; 距 闉 , 又 三月 而 後 已 ;將 不勝 其 忿 , 殺士 卒 三 分 之 一 , 而 城 不 拔 者 , 此 攻 之 災 也。


八. 凡 用 兵 之 法 全 國 為 上


孫 子 曰 : 凡 用 兵 之 法 , 全 國 為 上 , 破 國 次 之 ;全
旅 為 上 , 破 旅次之 ; 全 卒 為 上 , 破 卒 次 之 ; 全伍為
上 , 破 伍 次 之 。 是故 百 戰 百 勝 ,非 善 之 善 者 也 ;
不 戰 而 屈 人 之 兵 , 善 之 善者 也 。


 

此有故彼有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雜阿含經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自悟自修自性功德


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是真歸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不言歸依也。但悟自性三身,即識自性佛。

六祖壇經


 

菩提本無樹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六祖壇經



七. 故 智 將 務 食 于 敵



故 智 將 務 食 于 敵 , 食 敵 一 鍾 , 當 吾 二 十 鍾 ,萁

稈一 石 , 當 我 廿石。 故 殺 敵 者 怒 也 , 取 敵 之 利 者貨

也 。

 

六. 故 不 盡 知 用 兵 之 害 者


故 不 盡 知 用 兵 之 害 者 , 則 不 能 盡 知 用 兵 之 利
也 。善 用 兵 者 , 役不再 籍 , 糧 不 三 載 , 取 用 于 國 ,因
糧 于 敵 , 故 軍 食 可 足也 。 


 

苦海無邊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大般涅槃經


 

五. 其 用 戰 也 貴 勝

 


其 用 戰 也 貴 勝 , 久 則 鈍 兵 挫 銳 , 攻 城 則 力 屈 ,
久暴 師 則 國 用 不足。 夫 鈍 兵 , 挫 銳 , 屈 力 , 殫 貨 ,
則 諸 侯 乘 其 弊 而 起 ,雖 有 智 者 ,不 能善 其 後 矣 ! 故
兵 聞 拙 速 , 未 睹 巧 之 久 也 ; 夫 兵 久 而 國利 者 , 未
之 有 也。


心平何勞持戒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鑽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六祖壇經


 

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

四. 凡 用 兵 之 法


孫 子 曰 :凡 用 兵 之 法 ,馳 車 千 駟 ,革 車 千 乘 ,
甲 十 萬 ; 千 里饋糧 , 則 內 外 之 費 賓 客 之 用 , 膠 漆之
材 , 車 甲 之 奉 , 日費 千 金 , 然後 十萬 之 師 舉 矣 。
 

三. 未 戰 而 廟 算 勝 者

 



夫 未 戰 而 廟 算 勝 者 , 得 算 多 也 ; 未 戰 而 廟 算 不 勝者 , 得 算 少 也 ;多 算 勝 , 少 算 不 勝 , 而 況 無算 乎 ? 吾 以 此 觀 之 , 勝負 見 矣.

二. 兵者,詭道也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一. 兵者,國之大事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者也,可與之死,可與之生,民不詭也。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
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
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金剛經




2024年12月14日 星期六

若以色見我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金剛經




佛法在世間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六祖壇經




諸惡莫作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法。

法句經





一切有為法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




2024年7月6日 星期六

佛祖無得撈

 酒肉穿腸過, A 片晚晚煲,

大師道行高, 佛祖無得撈.